周末聽了抽象大師 Wassily Kandinsky 的 abstract art 的解析,一直覺得抽象畫深奧難懂,原來你不需要懂,畫家的抽象畫就是抒發己見,如果音樂能能表達人們內心情緒,那麼繪畫的色彩如同音符也有跌宕起伏,而這波動必能與觀者相通。
聽完了介紹,自己也試試動手畫幅抽象畫,心裡想怎麼畫就怎麼畫,可以恣意添加,不用想著怎麼畫的讓人看懂,有種你懂了也好,不知心也無所謂的輕鬆感,這讓繪畫更有趣了。
這是原圖,群裡導師說很棒。
以下介紹出自 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cyslittlepainter/Home/hua-jia/kandinsky
康丁斯基出生於莫斯科,早年學習了鋼琴和大提琴,這對於他後來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有絕對的影響。他在近三十歲時,受到莫內﹝Claude Monet﹞的啟發,毅然決定從當法律教師的工作改當畫家。
二十世紀初,康丁斯基到慕尼黑學習印象派繪畫,和當時新興的畫風。在 1900 年到 1910 年這段期間,他四處旅游,先後去了威尼斯、突尼斯、荷蘭、法國和俄國,一路吸收印象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,從此對純粹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。康定斯基強調純色的心理效果,強調鮮紅顏色怎樣像號聲一樣使人動心,他相信通過這種觀念創作,進行心靈與心靈之間交流是可能而且必要的。
1911 年之後,康丁斯基陸續結識馬蒂斯和克利等人一起創立表現主義團體「藍騎士」﹝Blue Rider﹞,並且共同辦畫展,也因為有他們的推動,表現主義得以盡情的發展。
到了 20 年代,康丁斯基的作品有很大的改變,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轉為幾何圖形的構圖。1922 年,他到包浩斯﹝Bauhaus﹞設計學院當教員時,正是他藝術創作的高潮時期。康定斯基對於包浩斯設計學院基礎課程的貢獻有兩個方面,包括分析繪畫和對色彩與形體的理論研究。他要求學生設計色彩與形體的單體,然後把這些單體進行不同的組合,從中研究形體與色彩的結構方式和產生的藝術效果。他的教學是從完全抽象的色彩形體理論開始,然後逐步把這些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設計聯系起來。
康丁斯基在他後期的創作中,融合了自己早期直覺式的畫風和後來的幾何圖形風格,這些無疑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種新的理念。他是一位能將色彩與音樂等同起來的畫家,讓人們能夠「聆聽」繪畫,「描繪」音樂。
康丁斯基的創作風格
- 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轉為幾何圖形的構圖,在他死前的最後十年,他更融合了他早期直覺式的畫風和後期的幾何圖形風格,為他的作品增添一種新的意向。
- 康丁斯基認為他的繪畫是浪漫的,而他的創作觀點,是基於直觀性搭配音樂的理論,運用數學的見解和克利的詩情,畫出一張張,綜合各大家經典的畫作。同時,康丁斯基也非常重視色彩的情感,他覺得色彩的組織是畫面構成內在的表現,好像是樂聲表現人們內心的情緒一般,有高低起伏、抑揚頓挫的節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